江南全站官网:重磅!2024年贵阳市旅游产业链全景图谱(附产业政策、产业链现状图谱、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规划) |
2016-2019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良好,旅游人数持续上升。2020-202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及奥密克戎病毒影响,我国旅游业持续保持低迷状态,2020年旅游人数断崖式下降,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06%。 随着疫情以及病毒带来的影响逐渐消失,我国旅游业强势复苏,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为48.9亿人次,同比增速高达93.28%。目前,旅游业增长势头明显,有望快速恢复乃至超越疫情前水平。
整体来看,我国国内旅游收入水平变化与国内旅游人数变化趋势相同。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披露的数据,2020国内旅游总收入为2.22万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61.07%;2023年我国旅游业快速恢复,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3%。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并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服务的综合性行业。从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上游主要涉及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中游代表与居民旅游直接相关的服务,主要涉及旅游景区或景点,以及为景区提供配套运营、文化宣传等相关服务行业;配套产业主要包括与居民旅游过程中所需的食宿服务,涵盖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根据旅游各产业链环节的毛利率情况可以可知,目前中游环节的旅游景区、旅游服务等附加值相对较高,旅游景区毛利率达到了40%-70%,而上、下游目前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维持在15%-40%之间。
贵阳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富集之地,有“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爽爽的贵阳”作为宣传语同样深入人心,如何持续发展好贵阳旅游业,一直是贵阳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2015-2024年,贵阳每年均制定了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人民参与全域旅游发展;2021年8月,贵阳出台《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2024年,截至5月末,贵阳市共有10条相关政策公布。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贵阳市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其中,在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文化传媒和酒店及餐饮服务方面均有企业布局: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贵阳市旅游产业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南明区和乌当区;此外云岩区、花溪区、观山湖区、白云区也有较多企业分布。整体来看,贵阳市旅游产业链企业遍布全市各区,业务布局广泛。
旅游业一直是贵阳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建成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旅游名城,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在《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中规划了数博大道、滨河文化旅游带、多彩贵州风景眼等全新空间发展格局,以达到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019年之前,贵阳旅游保持增长态势,但受2020年疫情以及2022年奥密克戎病毒影响,贵阳旅游人数在2020-2022年期间持续下滑。2023年,随着疫情和病毒影响的消退,人民旅游热情恢复,根据贵阳统计局数据,2023年贵阳市旅游人数为1.47亿人次,同比增长达到29.83%。
随着旅游人数的恢复,贵阳市旅游总收入增加,根据贵阳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贵阳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42.70%,自疫情后首次增长。
鉴于2019年之前贵阳旅游业的良好表现,2020年开始,贵阳市旅游相关企业注册数量爆发式增长。2020年贵阳市旅游注册企业超过5万家,2021年注册企业接近17万家。然而,随着疫情和病毒的影响,企业注册数量快速下降,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仅有3158家。但随着旅业的复苏,新注册企业数量也在上升,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为4616家,同比增长46.17%。2024年截至5月末,旅业新增注册数量为1329家。
根据2021年8月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的《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到2025 年,旅游总人数达到2.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6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5%。
“十四五”期间,贵阳市旅业主要有“四大目标”需要完成:(1)进入全国旅游第一梯队,旅游总人数达到2.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60亿元;(2)打造文旅开放新高地,通过和国内、国外市场合作交流,开通新航线等方式,宣传贵阳旅游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3)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通过改革升级的方式,提高贵阳旅游企业运营、服务等能力,同时为游客打造安心安全的旅游环境;(4)彰显文旅品牌魅力,通过多渠道宣传、构建多元化品牌、强化细分市场等方式,表现贵阳文化旅游特色及魅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贵阳市旅游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上一篇:“碳”见未来经济增长点氢能、储能等气候科技产业链聚上海
下一篇:深度融合绘就文化旅游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