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全站官网:“以患者为中心”医疗健康产业的2024 |
从服务创新到产品创新,再到协作创新、机制创新,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要取得成功发展,没有这些全面的系统性创新,很难破局当下的现状——要在现阶段回答“邢以群教授之问”中的每一个问题,也许很难,但是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问题,也许答案就在明天。
“医疗健康行业往往以供给方为主导、以研发技术为驱动、以资源硬件投入为核心的发展方式,难以很好地满足用户患者的需求。如何向用户患者提供需要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停留在提供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如何使得医疗健康行业的供需双方更好的匹配适应,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向用户患者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非只是追求产值利润?”
在与德勤联手打造的《需求导向,生态创新;2022-2023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以下简称“奇璞蓝皮书”)①中,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代表该报告中联合作者之一的机构方,写下了一段序言。
“今天的医疗健康行业的领军组织机构,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自己单打独斗,难以向用户患者提供所需要的问题解决方案,难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患者的需要,因此创建协同合作的生态圈,将自己的所长与其他机构的所长结合起来,已经成为这些机构的共识。
在打造生态圈的方式上,存在各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可能和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自己产品服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将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行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路长且阻。从创新角度,《奇璞蓝皮书》从医疗健康行业九个门类的创新角度,将国内的创新和国际的创新进行对比,讨论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当前的发展中存在的特点和不足,以期确立未来的发展路径。
谈发展之前,先从问题入手。由于《奇璞蓝皮书》中涉及的九个门类的创新比较广,而受限于本文篇幅,因此《经理人》仅选择其中的三个热度较高的门类,以此管窥全貌问题。
同时,《经理人》也邀请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邢以群教授②,以及浙大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的两位校友——来自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张权和来自成都卿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肖春,分别从产业、技术、商业等角度进行实务性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远程医疗的潜力获得进一步的关注和挖掘。在医疗技术方面,中国医院在医疗技术水平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在应用智能技术提高诊疗能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公立医院正在积极推动医工转化。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中国医院越来越关注‘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的科学性、一体化和连续性。然而,在院内就医环境人性化设计、家庭医疗健康支持方面还有待提高。”
根据《奇璞蓝皮书》的结论,意味着:其一,中国的应用智能技术的诊疗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其二,就医环境需要改善、家庭医疗需要发展。
对此,邢以群教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应用智能技术提高诊疗能力问题,“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并不比国外差,之所以在诊疗应用上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人为此买单,缺乏相应的商业模式。”
邢以群教授进一步解释:“在我国,对于大多数诊疗,医保已支付了人工诊疗的费用,如果采用智能技术来提高诊疗能力,就涉及到多出来的采用智能诊疗技术的费用,由谁来支付的问题。医保和患者都会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诊疗的费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诊疗能力,是医院或医生的行为,多出来的费用就应该由医院来承担,而医院或医生则认为采用人工智能提高诊疗能力,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什么还要医院来贴补呢?所以到最后,就是没有人为此买单。此外,还涉及到法律问题,万一使用智能技术的诊疗出现错误,责任如何认定?因此,要促使中国应用智能技术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最需要先解决的是商业模式问题,以及法律问题。”
而对于就医环境及家庭医疗问题,邢以群教授认为:“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当前的国情有关,目前阶段民众和医院双方最关心的是看好病的问题。而家庭医疗的支持方面,则和基层医疗力量的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有了更好的基层医疗力量和国民收入水平,在家庭医疗健康支持方面的各种供给方式,自然就会出现。”
“使用智能技术肯定能够提高诊疗能力,如提高准确性、提高效率、个性化治疗、预测疾病、提高患者体验等。此外,就医环境的改善,肯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提高治疗效果,而如果能够能兴起家庭医疗健康的各种服务,一方面能够降低医疗成本,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很显然,从医院角度,张权希望智能技术得以充分应用。
自2013年开始,上海胸科医院应用人工智能及多组学技术开展社区肺癌筛查,其主要提供针对肺癌高危人群开展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该项目为中国首批开展的早期肺癌筛查项目,使早期肺癌的检出比例提高了74.1%,肺癌相关死亡率下降了20%。将人工智能技术、液体活检技术以及荧光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当中,大幅度提高了筛查的效率及准确性,I期肺癌的诊断率达到91%,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全国多个筛查中心进行10万肺癌高危人群的大规模筛查,实现肺部肿瘤的关口前移、早诊早治,慢病化管理。首次提出了肺癌高危人群全程化管理的概念。
部分企业(我国)尚处于研发阶段,无规模化案例。此外,自主健康监测设备,中国以“接触式”为主,国外已经发展成为‘无接触、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解决方案,用于测量呼吸频率、心率、运动和存在感,并根据医生设置的阀值进行测量,极大的提升了护理效率和便利性。
总体而言,任何一种技术的创新,目的通常是带来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改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最终目的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更便宜、更便利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医疗器械的创新问题,《奇璞蓝皮书》的结论,意味着:其一,国内的整体发展还存在不足;其二,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还涉及质量、成本和效率等三大问题。
对此,邢以群教授指出其中的症结在于,医疗创新链上的各方在商业和运营机制中存在互相的“缺位”。
邢以群教授指出:“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在医疗器械上的创新层出不穷,但实际上推动创新的是其背后的各方协作机制。其创新不单单是医疗器械企业的事情,而是医院、科研(包括大学)机构和企业三方共同协作的结果。美国已经形成了医工商结合共同开展医疗器械创新完善的机制、流程和规则。而在国内,由于在医工商结合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完善机制,在‘医疗器械创新’方面,企业听不到医院临床的需求,医院也不知道谁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设想,科研机构则既不知道临床需求也不懂得商业价值判断。导致医疗器械企业以模仿国外产品为主,科研机构的研发停留于样机阶段,医院的专利大多缺乏商业价值。”
邢以群教授的分析,直接将国内医疗器械存在的两大创新问题“合二为一”。“为了尝试改变现状,浙大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搭建了一个融医院、各理工学院或研究所、企业在内的医疗科技成果商业化孵化平台,希望通过模式实践,建立一种全新的医工商合作机制,为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走出一条新路。目前,已经有创新项目进入了商业化孵化阶段。”
邢以群教授表示,浙大开办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健康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者,为解决该产业中的众多棘手问题,奠定人才基础。
“国内外在医疗健康信息领域的创新有许多相似点,(而)差异点主要体现于在独立的应用单元或解决方案下,部分中国企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与国际的创新企业相比,中国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较为碎片化,缺乏整合,尚未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
对于医疗健康信息存在的现实问题,尽管《奇璞蓝皮书》下了“尚未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结论,但是怎么理解、怎么解决?
邢以群教授认为,所谓“以患者为中心”,首先要解决的是个人的健康档案信息问题。“目前,个人健康信息主要登记在体检报告,或者某个医院就诊时的病历卡上,缺乏统一的一体化信息归档,这就使得患者如果去不同医院就诊,难以共享信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目前存在三个待解的难点:
从事健康信息技术的肖春,从行业经验角度,提供了一个方案。他表示:“在现实服务体系不成熟的前提下,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是,根据现实服务实践的不断优化调整信息系统,系统会不断快速迭代升级。如是致力于该方面的医疗健康机构,最好是在前期聘请少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专职从事系统建设(这样的信息机构成熟后将来可分拆独立为第三方机构服务,形成独立商业价值部门)。当信息系统应用性好,能够积累大量的数据,信息人员可在大数据和AI技术的加持下,创造新的价值。”
但是,肖春的方案,仅从某一个健康医疗单位为角度,来管理个人健康信息,但从社会角度,仍同样无法避开数据的标准化、公信力、法律问题。当然,我们欢迎这样的讨论,每一个讨论意见都值得被尊重。
关于我国当前的医疗健康行业的问题还有很多,亟待逐一解决,但是也需要乐观憧憬其未来。《奇璞蓝皮书》提出:“(尽管)我们无法预测新技术的长期发展轨迹,但是,以下三个创新趋势比较清晰:第一,中国将成为世界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源泉。第二,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医学研究和医疗健康服务提供的方式,这一浪潮在未来仍将持续。第三,基于社区和家庭的综合健康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① 关于奇璞。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Platform,CHIP)由我国著名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专家蔡江南教授倡导,联合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共同发起。平台主要关注健康行业内立足于本土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② 关于邢以群教授。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组织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学术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教研中心负责人。著有《管理学》《高技术企业经营管理论》《存亡之道——管理创新论》《管理是要系统的》等著作。并出版发行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打造百年企业》等音像制品。所著《管理学》教材被列入国家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推荐教材,已累计发行四十多万册。所负责的《管理学》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所开设的中国大学MOOC《管理概论》入选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下一篇:推荐收藏!23张图!新能源行业产业链图谱大全!